2025年9月 | 人力资源专业分析
马来西亚劳动法规对解雇补偿金制定了严格标准,涵盖通知期补偿、裁员补偿、即时解雇等情形。2025年更新了补偿标准,服务1-2年员工可获0.5个月工资/年补偿,5年以上员工达1.5个月/年。特殊情形如外籍员工需7日内申报签证注销,孕期/工伤员工解雇需赔偿24个月工资。补偿金免税额度为10,000马币+6,000×服务年限,超限部分按最高28%税率缴税。企业需注意保存证据链、工会协商及跨境支付合规要求。
一、法定补偿金类型与计算标准
1. 通知期补偿(Notice Period Payment)
最短通知期要求(据《1955年雇佣法》第12条):
| 服务年限 | 最短通知期 |
|---|---|
| 少于2年 | 4周 |
| 2 - 5年 | 6周 |
| 5年以上 | 8周 |
代通知金计算:未提前通知时,需支付通知期全额工资(含基本工资 + 固定津贴)。
2. 裁员补偿(Retrenchment Benefits)
法定最低标准(2025年更新):
| 服务年限 | 补偿标准(月薪/年) |
|---|---|
| 1 - 2年 | 0.5个月 |
| 2 - 5年 | 1个月 |
| 5年以上 | 1.5个月 |
封顶规则:总补偿不超过24个月工资(高薪员工适用)。
3. 即时解雇(Summary Dismissal)
合法条件(仅限严重违纪):
- 盗窃、暴力、泄露商业机密等(需提供监控/书面证据链)
程序要求:必须举行内部听证会(提前48小时书面通知,允许员工申辩)。
违规后果:若程序缺失,可能被判支付2 - 3倍补偿金。
二、特殊情形处理要点
1. 外籍员工解雇
签证注销:需在解雇后7日内向移民局申报(逾期罚款5,000 - 30,000马币)。
遣返费用:原则上由雇主承担(除非合同明确约定员工自付)。
2. 试用期终止
期限限制:最长6个月(制造业可延至12个月)。
补偿豁免:试用期内终止无需支付法定补偿金,但需支付已工作天数工资。
3. 孕期/工伤员工保护
解雇禁令:禁止解雇怀孕或工伤医疗期员工(违者赔偿24个月工资)。
例外情形:严重违纪(如伪造病假证明)且需经劳工部批准。
三、税务与社保合规
1. 补偿金免税政策
免税公式:10,000马币 + (6,000 × 服务年限)
(例:5年员工免税额度 = 10,000 + 6,000×5 = 40,000马币)
超限额部分:按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缴税(最高28%)。
2. 社保处理
EPF(公积金):支付至离职当月,补偿金不纳入缴费基数。
SOCSO(工伤保险):在最后工资发放后14日内终止申报。
四、高频风险规避清单
- 证据链缺失:保存绩效警告信、PIP改进计划、听证会记录(至少留存5年)。
- 工会协商漏洞:集体裁员需提前30天与工会协商(无工会企业需通知劳工部)。
- 跨境支付陷阱:外籍员工补偿金跨境支付需申请央行批文(单笔超50万马币需额外备案)。
五、企业实操建议
合规计算工具:使用马来西亚人力资源部官网的补偿金计算器(输入工龄、月薪自动生成结果)。
协议优化:在劳动合同约定:“外籍员工离职后30日内自行离境,否则遣返费从补偿金抵扣”。
谈判策略:提供职业介绍信或培训津贴(金额≤3,000马币可免税),替代部分现金补偿。
六、政策更新与司法趋势
2025年修法重点:拟将裁员补偿上限从24个月降至15个月(草案阶段,需跟踪进展)。
法院判例倾向:近期判例支持将“未休年假折算”纳入补偿金基数(某制造业案,2024)。
给中国出海企业的关键提示
在马来西亚设厂的某制造企业,曾因忽略"补偿金免税政策"多缴税款28%。若掌握这三条可降本30%:
- 用免税公式计算补偿金节省税费
- 外籍员工合同约定自行离境条款
- 通过职业介绍信替代部分现金补偿
马来西亚的劳动法规,本质是在严格程序要求中寻找税务优化空间——那些把听证会记录保存5年、把补偿金计算器当标配的企业,正在悄悄降低合规成本。